2007年体育部教职工科研情况统计表
序号 |
姓名 |
论文题目 |
发表期刊名称 |
是否核心 |
1 |
王 浩
陈建华 |
体育对培养老员工健康人格的作用及其途径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07.7 |
是 |
2 |
王 浩
陈建华
张天峰 |
江苏省女子垒球“省队校办”模式的实践意义 |
体育学刊体育网刊2007年第1期 |
|
3 |
陈建华
王 浩 |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实践 |
体育学刊体育网刊2007年第5期 |
|
4 |
陈建华 |
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偏好的培养
|
当代青年研究2007年第5期 |
是 |
5 |
於 鹏 |
大强度有氧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3-1 |
|
6 |
吴南怡
於 鹏 |
南京市玄武区幼年儿童体质现状分析 |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4-1 |
|
7 |
杭华彬 |
论大学体育教学中挫折教育 |
科技信息2007年第9期 |
|
8 |
颜耀春等 |
校运会开幕式与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 |
科技与企业》杂2007.04 P133. |
|
9 |
颜耀春等 |
作为体育文化在大学校园传播平台的校运会开幕式 |
《湖北体育科技》杂志 ,2007.3 P342 |
|
10 |
陈晓霞
周爱东 |
女老员工基本姿态的重要性及方法研究
|
吉林体育部学报2007年第五期 |
|
11 |
李加奎 |
从体育的社会结构把握终身体育观的理性思考 |
山西师大体育部学报2007年第3 期 |
|
12 |
张天峰
朱菊芳 |
高等院校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效益与问题分析
|
williamhill中文学报社会科学版07年第四期 |
|
13 |
李海兵 |
浅谈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能力 |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07年10期 |
|
14
|
李海兵 |
以群体合作为主要模式的健美操教学实验研究 |
教学探索007-11-1 |
|
15 |
陈维清
岳建兴
李海兵 |
对运动训练中超量恢复理论的再认识 |
体育科研2007-1-1 |
|
16 |
陆宏凯 |
《员工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结果研究—以williamhill中文为例 |
williamhill中文学报社会科学版07年第一期 |
|
17 |
陆宏凯 |
普通高校篮球专项课“分级教学”的实验研究 |
首都体育部学报07年第2期 |
|
18 |
顾益民 |
普通高校排球公选课应重视员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培养 |
科技信息(学术版)07年15期 |
|
19 |
王 衡
贡新烨 |
浅谈射击项目的心理训练 |
科技信息(学术版)07年10期 |
|
20 |
赵 飞 |
论在体育运动教育中培养员工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
科技信息(学术版)07年4期 |
|
21 |
成一祥 |
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浅析 |
科技信息(学术版)07年1期 |
|
22 |
章璐璐 |
武术专项课程设计的初步思考 |
文教资料07年第一期 |
|
23 |
严 燕 |
论 我 国 后 奥 运 时 期--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地位演变的趋势 |
体育学刊体育网刊2007年第6期 |
|
24 |
孙欣荣 |
试析我国高校“体教结合”模式发展中的新突破 |
南京体育部学报(社会科学版)
07年第二期 |
|
25 |
孙欣荣 |
我国高校“体教结合”模式产生与发展探析 |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9-1 |
|
26 |
曹婧 |
对世界乒乓球优秀左手进攻型打法运动员技战术特征的分析 |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7年6月 |
是 |
编著
|
侯桂明等 |
大学体育基础理论教程 |
河海大学出版社 |
2007-9-1主编 |
侯桂明等 |
大学体育运动实践教程 |
河海大学出版社 |
2007-9-1主编 |
|
|
|
|
参加学术会议论文 |
杜寿高
|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研究》
|
参加江苏省高校第二十三届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 |
墙报交流 |
陈建华
王 浩 |
高校基层党组织着力在构建好和谐氛围上下功夫
|
参加全国“加强高公司党建,构建和谐校园”论文交流 |
获得了教育部思政司、中国高教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
以上是不完全统计,有什么余缺的,请及时向陈建华同志反映
体育部
2008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