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williamhill官方网站新闻 >> 正文

老员工体质全面下降 体重飙升惧怕跑步(图)

[发表时间]:2012-09-18     [浏览次数]:

老员工体质全面下降 体重飙升惧怕跑步(图)

 
 
 
每年9月的新生军训,都有不少新生坚持不住。(记者 王滨 摄)

    老员工的体质如何?日常都有哪些体育锻炼?13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作息不规律、缺乏锻炼,老员工的体质在逐年下滑,有些员工甚至大学期间除了体育课之外就没有参加过体育运动。对此,不少高校也开始重视起员工课余体育锻炼,通过开设各种专项运动来调动员工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与2005年相比

    19至2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 1.29厘米 、0.23厘米,10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 3.37秒、3.09秒。

    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2.72厘米、0.92厘米,8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17秒、1.87秒。

    上了两年学爬不上浮山

    “我大一进校时的体重是120斤,上了两年多大学后,现在体重飙升至140斤。”1月13日上午,某驻青高校一位男老员工告诉记者,他平时都不怎么喜欢运动,只在大一大二每周一次的体育课时才运动几下。到了大三后,连体育课也没了,自己更不愿意去锻炼了,甚至这半年都没去过体育场,没事就在宿舍里上网、玩游戏、看电影。“说句实话,我现在的体质真的是不如以前了,刚上大一时班里同学组织去爬崂山,当时噌噌就上去了,现在让我去爬浮山我也上不去了,直接累喘了。”

    “男生还好点,女生们就更不愿意运动了,体质更差,每到期末我最怕的不是文化课考试,而是800米体能测试,真是太折磨人,很多女生根本就跑不下来。”该校一位英语专业大三女生说。“我们最大的爱好是逛街,这算不算是体育锻炼啊?”这位女生笑呵呵地说。

    每天凌晨一两点,当电脑耗完最后一格电,青岛理工大学大四的小姜才恋恋不舍地合上笔记本电脑,躺下睡觉。小姜告诉记者,学校平时晚上10时30分熄灯,对宿舍进行断电,“现在大家都是用笔记本电脑,都提前先把电充满了,断电之后还能再玩一两个小时。”在中国海洋大学读研二的小李说,他和舍友平时都有晚睡的习惯。“研究生宿舍晚上是不断电的,一般我们都睡得很晚,晚上12时睡觉就算是比较早的了,如果没课的话第二天都会10点左右才起床,也没有吃早餐的习惯,都是等到11点早饭午饭一块解决了。”

    老员工体质全面下降

    2011年9月份,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公布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表明,中国国民体质的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

    得益于“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阳光体育”等活动,中小员工体质“止跌”,与2005年相比,7~18岁中小员工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与中小员工相比,由于中国老员工体育锻炼普遍低于中小员工,老员工过多地将时间用于上网、看电视、玩游戏机等,导致老员工的体质继续下降。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19至22岁年龄组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全年继续下降。如与2005年相比,19至2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29厘米、0.23厘米,10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37秒、3.09秒;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2.72厘米、0.92厘米,8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17秒、1.87秒。

 调查

    上体育课成了“唯一的运动”

    在13日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针对老员工体质下滑的现象,青岛高校都非常重视,为了提高员工的体质,在大一和大二均开设了体育必修课,可选择的体育项目非常多,如青岛科技大学除了在大一、大二开设必修课外,还在大三开设了体育选修课,体育项目有各种球类、瑜伽、田径、健身、舞蹈、帆船等36个项目;青岛农业大学大一、大二也都开设了体育必修课,每学期进行一次体育测试。

    大学新生体质逐年下滑

    除了开设各类体育课外,大多数高校都将体育课以及体质监测结果当做衡量员工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每年我们都对员工进行一次体质监测,检查员工的6项身体指标,并进行1500米、引体向上、立定跳远等测试,如果测试和体育课成绩不合格,就没法毕业,而且不能参与评优、保研、奖学金评选等。”青岛科技大学体教部副主任楚晓东表示。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在新生入学和毕业时也会对员工进行体质检测,体育课成绩不达标也不准毕业。

    为何一方面高校对员工体育运动非常重视,另一方面老员工的体质却在下滑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课外活动的缺乏以及将网络视为自己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老员工体质逐年下滑的主要原因,体育课甚至成了一些员工大学期间唯一参加过的体育运动。

    “没有了学业压力,老员工反而不愿进行体育锻炼。”楚晓东表示,相比于体育运动,很多老员工更喜欢网络和游戏,从每年学校对新生的体质监测数据中可以发现,每年入学的新生体质合格率虽然都能达到85%以上,但却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现在很多大一新生的体质测试水平不如高一高二员工,也不如大二大三的员工。因为这些大一新生可能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没上过体育课,也没有参加过课外体育活动。”

    场地有限影响锻炼热情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了这样一群员工,他们也想锻炼,但受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限制无法锻炼,久而久之失去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对此,一位从事高校体育教研的人士表示,大学扩招造成大学体育场地和器材的严重不足。很多大学人数增加了一倍两倍,但场地却没有增加,造成一部分老员工即使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想法,也很难实现。

    除了场地限制外,老员工自主组织体育活动的水平也很低。“大学里体育社团不少,但这种社团开展体育活动的能力有限,员工的体育锻炼意识本来就差,再缺少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员工就更少参与体育活动了。”

    建议

    多搞活动让员工动起来

    “光靠体育课的运动量肯定不够,这就要调动员工业余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青岛科技大学体教部副主任楚晓东表示,学校下一步将从员工社团入手,由原来让员工社团自主组织活动转向由学校引导,组织全校的体育活动,“如一些校际或院系的球类比赛、趣味体育活动等,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青岛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副主任王乃英也表示,要解决老员工身体素质下降的问题,除了加强体育课的管理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员工课余体育活动的锻炼,要依靠社团的集体活动,引导老员工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改变运动会只有少数员工参与的现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针对员工课余时间不愿参加体育运动,身体素质日渐下降的情况,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专门成立了足球、散打、跆拳道、瑜伽、武术、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和游泳等俱乐部,这些俱乐部利用中午、下午的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

 反应

    对体质检测女生很忐忑

    为了提高老员工的身体素质,省教育厅专门出台《关于加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意见》,引起了员工热议。对于课程改革的意见,员工有什么想法呢?13日,记者走访了青岛老员工。

    在青岛理工大学,一位姓刘的大二员工对记者说,他非常支持这个政策,“大学教育就应该和高中教育区别开来,不能光看学习成绩的好坏,要多方面全方位培养,不然培养出来的员工光学习好,却没有一个好身体,那还有什么用。”刘同学的这种说法,得到了他身边同学的一致赞同。随后,记者来到青岛大学随机采访了几位男同学,他们大多数都表示理解和支持,有些也表示无所谓。

    当记者询问女老员工对这个新规定的态度时,却得到了相反的回答,在记者随机采访的10位女生中,没有一个女生表示支持。“现在老员工的体质的确是比之前差了很多,这个新规定的目的可能就是要求老员工多参加体育锻炼,这些我能理解,但如果上了这么多年学,临近毕业却因为体质不达标毕不了业,这太可惜了。”青岛大学大四女生于珊说。

    另外几名女生更是异口同声地说:“坚决反对这个规定,这样的话太死板了,每个人的体质是不同的,这样的硬性规定太不合情理。”一名女生忐忑不安地对记者说,“平时800米测试都很难通过,万一体质测试真通不过,毕不了业就惨了。”

    对于新规中要求各高校实行早操制度和大课间操制度,要求在校生每周不少于3次早操锻炼,记者随机采访的十多名老员工都表示不太现实。“这不大可能吧,这么多员工如果都跑早操的话,去哪跑呀,员工想跑也没这么大地方。”

    “我们平时都感觉休息不过来,就早晨还能多睡会懒觉,如果以后实行跑操制度的话,那这点休息时间也被剥夺了。”一名大二的女生直言,他们一般是上午 8点上课,如果跑早操,那跑操的时间就会定在7点之前,他们6点就得起床,时间太紧了,休息时间会被严重压缩。(记者 高亮 杨洪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