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面宣传壮大主流舆论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八·一九重要讲话精神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方针,为我们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重大改革攻坚克难,社会矛盾凸显多发,思想观念多元激荡,宣传思想工作对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定团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思想舆论导向正确,能够化解矛盾、凝聚共识、促进改革,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党和人民之福;思想舆论导向错误,必然会扰乱人们思想,误导公众行为,激发社会矛盾,是党和人民之祸。
然而,面对新媒体等新技术冲击,面对国内外多元思潮的诱惑,不少宣传思想工作者发生动摇,靠故意炒作、造谣传谣和低俗内容吸引眼球,以标新立异的错误观点混淆是非、误导视听,过分强调和依赖负面报道的影响,造成了思想舆论生态的混乱,给社会心态、改革发展、稳定和谐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在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既符合党和国家利益,有利于培育积极理性的社会心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又符合人们追求真善美、追求幸福生活的本性。教育系统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要增强正面宣传的主动性、自觉性,向员工、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要坚定不移地唱响主旋律,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改革发展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高校理论界要关注现实问题、回应人民关切,研究重大理论问题,并将之转化为通俗易懂、老少咸宜的理论读物,唱响改革开放好、社会主义好的主旋律。各类学校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员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新闻宣传单位要浓墨重彩报道教育改革成就,弘扬崇高师德,激发广大师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要转变方法、创新形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人民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正面宣传不能一味“唱高调”、“喊口号”,脱离群众生活的“高大全”,空洞无物的“说教灌输”,无人爱听爱看。高校理论工作者、教育宣传工作者要潜入群众生活的海洋,发掘、提炼和研究那些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人物、事件和规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报道、理论普及、思想传播,让主旋律入心入脑,让正能量不断扩大。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并不意味着对负面现象视而不见,而要在监督批判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办法。对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难点问题,不能“捂盖子”,而是要负面监督、正面引导,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通过监督报道发现问题,通过正面宣传增强信心,将负面现象转化为建设性的正能量,激浊扬清,弘扬正气。
方向正则思想明,思想明则行为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才能凝聚最广泛的共识,会聚最强大的力量,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才会更加坚定有力。(本报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3年8月27日第1版
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八·一九重要讲话精神
讲话指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把意识形态工作这一手抓紧、抓牢,中国发展才能有更为扎实的根基。【详细】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八·一九重要讲话精神
历史反复昭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思想防线一旦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今天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内外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交锋日趋激烈,社会转型矛盾叠加、观念愈发多元多变,在这种形势下,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思想阵地,真理不去占领,就会杂草丛生。我们党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握在手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中心工作服务,为稳定大局助力。【详细】